欢迎进入仙游县华侨中学
当前位置:首页 >> 仙游华侨中学 >> 新闻中心 >> 侨中新闻 >> 正文
仙游县华侨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心灯》第1期
【发布时间:2022-02-22】 【作者:/来源: 】 【阅读: 次】【关闭窗口】
仙游县华侨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心灯》第1期

本期导语:

在寒假居家学习的时间里,你是坚持宅家自律学习呢?还是偶有松懈自寻乐趣了呢?不管过去的时间里你是怎样的,返校后我们要按下重启键,调整自己的节奏,不枉青春韶华,奋斗一把!

开学综合征

什么是“开学综合症”

有的同学假期中安逸、闲散了一段时间后,想到开学后的校园学习生活,内心难免产生焦虑、紧张等情绪,从而会对开学存在心理担忧,严重时会导致“开学综合症”。“开学综合症”的主要症状是情绪低落、心慌意乱、无缘无故发脾气、浑身疲劳、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失眠等,有的还有头痛、胃痛等躯体不适症状。

那么该如何及时调整身心状态,尽快适应新学期的学习和生活呢?我们一起来看看相关专家的建议吧!

1.端正心态,调整好情绪

在放松的假期与紧张的学习生活之间,心理上形成落差是正常的。同学们可以对在校的学习、生活进行回顾,让自己松弛的情绪逐渐适应新学期。

2.调整生物钟,逐步进入正轨

假期中,有的同学作息不太规律,开学前要提前按照学校作息时间,自主地调整起床、学习、休息时间。做好生物钟的调整,重新做到起居有序。

3.减少使用电子产品

开学前,同学们要及时将手机等电子产品收起来,合理安排学习生活时间。注意培养新的爱好和习惯,多参加感兴趣的活动,用新行为和新习惯代替上网习惯。

4.结合实际,制定学习计划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我们可以结合自己实际情况,制定一份详细而可行的新学期计划。计划中不仅包括学习目标,还包括个性发展、兴趣特长等内容。如新学期要提高哪几门课的成绩,要不要学一门新特长等。计划的内容应适中,期望值不宜太高,不能执行几天就自动放弃。

5.积极参加体育运动

结合自身兴趣和生活条件自主选择活动方式,每天开展1小时左右的体育运动。

6.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

新学期开始了,同学们不妨给自己这样的心理暗示:“新学期开始了!我要精力充沛地投入新学期的学习生活,我将会学习到更多的知识。”通过类似的积极心理暗示,增强愉悦感,使自己适度紧张起来,这样你就会精神饱满地迈进新学期。

这届冬奥,教会了我们年后复学的正确打开方式!

今年长假后的重振旗鼓,似乎比往年要更容易。

因为这个春节,对我们来说,没有比冬奥更提劲儿的了。

这些瞬间闪耀的健影,或许是冠军,或许不是;或许喜胜,又或许惜败。

他们的投入之所以让我们普通人感动,正是因为其对我们在自己赛道上的拼搏也颇具启示意义。

 01

提到这届冬奥,谷爱凌是绕不过去的一匹黑马。

2月8日的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台决赛中,本来在第三跳前,她已经稳拿奖牌,而且,拿银牌几乎是铁板钉钉的事。

这时,她与妈妈通了一个电话,妈妈建议她,安全第一,已经有奖牌就很好了。但这样的理由她并不认可。

她稍稍平复自己,猛然向下一滑——

起跳、翻转、腾挪……3秒后,全场掌声雷动,她成功了!

得了全场最高94.5分!排名第一!

谷爱凌拿下了她参赛的第一块金牌!

不是每个超越自己的人都能顺利夺金,羽生结弦拿到的就是和她不一样的剧本。

羽生结弦在比赛开始前,对完成“阿克塞尔四周跳”(简称4A)这个动作的渴望,就已经高过了金牌。

比赛开场他便祭出一个4A,这是他一直以来的目标。

遗憾的是,尽管足周跳跃,但仍落地不稳,下一个动作他再次失误。最终获得188.06分,总分283.21分,位列第四,无缘奖牌。

与谷爱凌的张扬、果敢、热烈不同,羽生结弦显得孤独且孤注一掷。

究竟什么是好的生命状态?我们又该如何在自己的人生赛道上,活出属于自己的精气神?

02

一般人认为,我们最好的时候,就是心无挂碍,可以该吃吃、该喝喝的时候。

是的,这些时候我们是能体验到快乐,但这种快乐是浅表的、易逝的,真正令人感到愉悦、甚至酣畅淋漓的时刻,往往是一个人为了某个稍高的目标而辛苦付出,并把体能或技能、智能发挥到极致时。

这时,人们的状态,被美国心理学家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MihalyCsikszentmihalyi)称为:心流(Flow)。

也就是说,心流就是人们全身心投入某件事的一种心理状态。如作家们在写作的时候,艺术家在作画的时候,象棋手下棋的时候,运动员在训练的时候……

那是不是我们只用投入地去做一件事,就能获得这种心流的体验呢?

当然不是,心流状态还与所做事情的挑战难度与自身的能力技巧有关。

当挑战性低于能力时,人们会处于无聊状态,觉得做事提不起劲;当挑战性高于能力,易产生焦虑的情绪,时间长了若能力还没得到提升,则会处于过劳状态。

只有当挑战性和能力都处于高位时,人们才会处于心流状态。

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你投入刷剧、吃鸡,并不能给你带来心流体验,因为这对你来说实在是没什么挑战难度,你只是机械性地在做一件事罢了。

03

想要获得心流的状态可以这样做:

1、提升目标感。

目标越具体、明确、清晰、可操作越好。

明确了目标,就会知晓当下与目标之间的差距,还要规划要付出哪些努力。

大量重复无感的练习会消磨最初的兴趣,但只要目标明确、动机强烈、有长期价值,你就能坚持下去。

2、平衡挑战难度和能力。

高难度挑战能激发无限潜能,但难度过高,就会丧失投入的信心。如果发现我们的学习充满挑战,而自己技能不足,可以先降低难度,同时继续学习,充分发挥周边可借助的资源优势。

3、找到自己真正感兴趣的,愿意进入心流状态的事情。

只有不断实践尝试做不同的事情,才会真正体验心流状态真实的感受,这个过程也有助于我们找到自己真正热爱的事。

你需要有意识记录自己有心流状态的事项,增加对自己的了解,通过一次次进入这个状态,获得心流体验也才能越来越容易。

04

2022年的这场冬奥盛会给我们留下了太多值得铭记的瞬间。

我们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赛场,无论竞技体育还是普通人生,都只有极少数人才能站上最终的颁奖台。但不断闯关升级,是冬奥运动健儿和普通人不相交的生命轨迹中,共同的生长脉络。

感谢一年之始有冬奥为我们示范,2022,一起更好地奔向自己,奔向未来。

-—————————————————————————————初三高三的我们该如何调整最佳的状态迎接学习?

正确看待中考和高考

第一个锦囊:建立积极信念

面对中、高考,我们可能内心会弹出很多对自己的对考试的看法,有些可能是消极的,它会让我们产生不自信、没价值或自己不完美的这些想法;而积极信念会带给我们乐观向上、价值感、勇气和行动力。那如何建立积极信念呢?

罗列积极信念清单

罗列时要求语句简短明了、直接;用现在进行时或现在时;避免否定的表述方式。通过罗列积极信念清单来帮助自己强化积极信念,比如下表:

五问法转消极信念为积极信念

如果自己的头脑中有一些拉低内心能量的想法,那就可以问问自己:

(1) 客观地回忆是否有足够多的证据来证实这个信念?

(2) 它时时刻刻,随时随地都应验吗?

(3) 它是否还有积极的一面呢?

(4) 这个信念对自己有好处吗?能帮助自己健康,拥有好心情吗?

(5) 这个信念是怎么来的呢?

感受积极信念带给自己的美好感受

选择合适的时机进行放松练习,默念积极信念,想象如愿以偿后的场景,美好的体验会强化积极信念在头脑中的着落。

保持积极平稳的情绪

大家面对考试或多或少会有一些焦虑,所以在此给大家打开第二个锦囊:缓解焦虑三步法

觉察情绪

以舒适的姿势坐下来,挺直腰背,关注自己的呼吸,可以通过数呼吸(吸气数“1”、呼气数“2”)与自己的呼吸在一起片刻,找到呼吸的自然节奏,简单地注意到呼吸的来来去去,吸气~呼气~…,感受内心升起的情绪是什么。

接纳情绪

有时候某些情绪会让我们很不安,很想快点把它推开。但这个时候,恰恰需要我们接纳它而不是把它推开。当我们辨认出情绪时,不去评判它,无论出现什么都接纳,那么这种情绪就会乖乖听话变得温和。

转化情绪

如果觉察到焦虑,那就承认它接受它,让它像流水一样淌过。接着想象吸气时将愉悦的情绪吸入,呼气时不愉悦的情绪被带出,让自己的心情慢慢地变得平和。

实施自我提升的行动

前两个锦囊妙计是否有效呢?再与心理老师一起打开第三个锦囊:日记打卡

同学们可以每天给自己赋能,通过简单的日记告诉自己每一天都在哪些方面进步了一点点?与其思虑三千,不如行动一秒,所以提升自己的行动力务必要快速、坚持。另外还可以约请几位学习伙伴,互相监督。

中、高考虽说是一个人生的拐点,但是它只是对某一阶段的检验,我们要在态度上认真对待它,认真对待迎接它的过程中的每一次小检验。同时也要站得高望得远,如果成绩理想,最好不过;如果成绩不理想,说明进步空间还很大,只要有一颗自强不息的心,什么时候开始努力都不晚,对,现在就开始!

“沉锚效应”:通常来讲,人们在作决策时,思维往往会被得到的第一信息所左右,就像沉入海底的锚一样,把你的思维固定在某处。而用一个限定性的词语或规定作行为导向,达成行为效果的心理效应,被称为“沉锚效应”。

如果你意识到这是一个陷阱,想要绕过,可以试试以下方法:

从不同的角度来看问题;

在向别人请教前,先自己考虑一下问题;

审查自己对各种信息是否给予了相同的重视,避免只接受符合自己观点的“有利信息”的倾向……

如果你想修炼得级别更高一些——在不受对方所设“沉锚”影响的同时,做一个主动的设“锚”者。

例如,可以这样不失礼貌地邀请一个你并非真心邀请的人:“有空吃个饭。”“有空一起k歌。”如果对方换做你的良师益友,那就要来个“沉锚”:“一起出去玩吧,吃饭或k歌?”

如果你真心想送礼物给闺密,“围巾或饰品,自己选一个吧。”如果仅仅是客套的可送可不送的礼物,不妨推诿一下:“想送你一件礼物,送什么好呢?”

虚伪?

不,这叫“沉锚”。

性格测试:四个猫咪你喜欢哪个?(趣味测试仅供娱乐)

漫画欣赏

学心理用心理

▽用“联觉”心理现象,提升我们的学习积极性

心理学有一个“联觉”现象,比如望梅止渴,看见红、橙、黄色会使人感到暖,看到蓝、青、绿色会使人感到冷。一个孩子不爱学习,不一定是因为学习本身,还可能是附加在学习上的不良学习环境,父母的过高期待,不理想的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不适的学习环境等等,使得过多的痛苦与学习“联觉”,导致学习不愉快。我们可以这么做:

一、在学习中发现美

一个物理学家曾经说过:“我们物理学家都有一个坚定的信念:大自然是和谐、简洁和美妙的,是能够被人的智慧所发现和欣赏的,没有这种信念的人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物理学家。”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美会让人产生愉快的体验。学习中的美包括:自然美感,社会美感,艺术美感。

二、学习环境要舒适

给自己布置一个独立的安静的学习空间,并按自己的喜好选择颜色、设施、布局。那么我们身处这样的学习环境中,就容易产生舒服、愉快的体验。这种体验不仅能消减学业的压力,而且会与学习“联觉”,从而增加对学习的好感。

三、要劳逸结合

古语道“磨刀不误砍柴工”。适当的放松休息,比坚持长时间的学习效率更高。玩的时候痛快一些,不想学习的事儿,彻底放松。学习的时候就专心地学,不想玩儿的事。

四、给自己优越感

我们如果在学习能力上获得优越感,就有利于发展学习兴趣,获得信心和快乐,容易主动学习、积极地学习。

五、学会“苦”中寻乐

朋友和我分享了一件神奇的事:她的孩子今年5岁,因为咳嗽需要吃止咳糖浆。这是一种深棕色,味道比较苦,稍微有点甜味的药。她却做到了让孩子开开心心、心甘情愿地喝了,之后孩子还主动要求喝。这位朋友是怎么做到的呢?

朋友先装作喝止咳糖浆的样子,并不断地重复:“真甜呀!”“好甜呀!”配上夸张的表情。当观察到孩子有点心动的时候,朋友问孩子:“你想喝吗?可好喝了,真甜呀!真好喝啊!可甜了……”反复地强调甜。孩子终于点点头,朋友把止咳糖浆递给他。当孩子即将吸入止咳糖浆的那一刻,朋友马上带着夸张的表情,说:“是不是可甜了?可甜了!真甜呀……”孩子又点了点头,说:“甜!”很快把止咳糖浆喝完了。之后,孩子还主动要求喝这种止咳糖浆。

其实,这是利用了人的知觉的选择性特点。知觉选择性是指个体把某些刺激信息或刺激的某些方面作为知觉对象,而把其他事物作为背景进行组织加工的过程。由于人每时每刻所接触到的客观事物众多,为此不会,也不可能对同时作用于感觉器官的所有刺激信息进行反映,而是主动地挑选某些刺激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从而排除其他信息的干扰,以形成清晰的知觉,并迅速而有效地感知客观事物来适应环境。因为朋友一再对孩子重复说止咳糖浆“甜”,在药即将入孩子口的时候,又重复提示“好甜”,孩子就忽略了苦。

学海无涯苦作舟,学习的确是需要刻苦,但是学习中也是有快乐的。我们要善于在学习中找“甜头”,从而主动学习。

当心态和坚持都有了的时候,那我们就要学会学习了,这样会让我们离成功更近,尤其是在运用到心理学的情况下,我们更容易成为更好的自己。

《风雨哈佛路》讲述的是利兹的人生经历:父母吸毒、8岁开始乞讨、15岁母亲死于艾滋病、父亲进入收容所、17岁开始用2年的时光学完高中4年课程,获得1996年纽约时报一等奖学金,进入哈佛学习,一个真实、努力的女孩的人生经历。

利兹无疑是特别的,同时也是幸运的。

但是与她有着共同经历的克里斯却没有她这份幸运,上帝无疑也是公平的,你付出了多少,上帝会回馈给你同等的,甚至更多的幸运!

利兹是带有自卑感的,当伊娃老师让她来学校上课的时候,她没有对老师说实话,只是在逃避去上课,她说:“我不知道应该对她说什么。

我也不知道对别人说什么,我的家不是一个能出正常人的地方。”

她的自卑推动着她的努力,在进入戴维老师的学校时,她对“A-”这个分数很在意,她想做到更好,想得到“A”。

这就是阿德勒的追求卓越理论了,阿德勒认为人的一切行动都受追求卓越的向上意志所支配,人类行为的根本动力是追求卓越。追求卓越可以激励人去追求更大的成就,使人的心理得到积极的成长。

可以说这些记忆都根植于利兹的潜意识里。并以“情结”的形式表现出来,而情结并非只起消极作用,由于利兹的积极心理,这些情结成为了其成功的动力。

就这样一路走下来,利兹成功了,她确实很聪明,也确实很努力,其实每个人都有相当的潜力,只是看你会不会去开启它。

利兹是幸运的,他收获的也正是她所付出的。越努力越幸运,只要你舍得付出,幸运又怎么会不光顾你,看完利兹的奋斗人生,你是否打算将梦想照进现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