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冠肺炎疫情战疫还没有打完,病毒变株德尔塔又来袭。近期,我县枫亭镇出现了多例核算检测阳性人员,被确认为中高风险地区,县里其他镇也出现了确诊病例,大家的心理难免会发生变化,打赢这场战,需要科学的知识,也需要健康的心理,下面这份“心”指南,大家快收好!


学生篇


一、调整认知,理解接纳

在疫情压力之下,同学们也许会出现焦虑、恐慌、愤怒和烦躁等各种不良情绪,这是人们对应激事件的正常心理反应,是机体自我保护的体现。面对这些负面情绪,同学们不必过于敏感和紧张,也无需否定自己的感受,积极理解和接纳它的存在,不仅能提高我们的心理韧性,还有利于更好地调节心理素质。

如果一时调整不好我们的情绪,也不要太着急,可以找一个安静的地方,静静地感受这股情绪流,感受它在身体里,与它待在一起。此外,大家也可以对这些情绪说一些温和的悄悄话,这也有助于降低不良情绪。

二、转移注意,丰富生活

疫情期间,尽量减少外出。同学们大部分时间会在家里,学习之余,劳逸结合,尽量把生活安排得丰富、有趣。居家期间,时间的自由支配度扩大,可以安排一些以前想做而没有做的事情,可以利用网络学习一下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调剂生活,使生活变得丰富、有趣。当生活充实了,就不会关注那些消极的事情。

三、线上学习,巧妙充值

“停课不停学”在线学习高度依赖同学们的自觉性和自主性,如何才能让在线学习更加高效呢?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为自己的线上学习力加油。

1、营造良好的在线学习氛围

比如:每天遵循规律的作息时间;安静的学习环境;排除各类干扰源;建议同学们开始学习时,将手机锁到抽屉里,或将手机交给父母,使用一些外力减少手机的干扰。当使用手机频率明显降低后,可以自我奖励;不窝被窝,一心一用专注投入在线学习。

2.寻求社会支持,让居家学习变轻松。

内驱力是学习的重要动力。当惰性、懈怠出现的时候,需要外力监督,迫使我们自律起来。比如:约好友一起坚持;请父母帮忙监督;完成目标后给自己一个小奖励。

3.设定一个弹性的在线学习状态

学习累了困了,可以从线上转线下,给自己短暂的休息放松。比如:允许自己喝一下水,补充能量;闭目养神,或眺望一下远方;听一首歌曲,放松心情。

对疫情的污名化:每一个学生,大概都对“校园暴力”并不陌生。在现今校园中,另一种暴力形式却可以在无形中对受害人造成不可弥补的心理创伤,那便是语言暴力。

语言暴力,就是使用谩骂、诋毁、蔑视、嘲笑等侮辱歧视性的语言,致使他人的精神上和心理上遭到侵犯和损害,属精神伤害的范畴。

4.校园里,语言暴力通常来自于同学。


主流文化形成的疾病道德评判,决定了社会对特定疾病和病人的道德和情感。

由人的社会性所决定,健康抑或生病不仅是社会个体自身的问题,还涉及和影响到个人与他人、与社会的关系,特别是传染性疾病,它绝对不是私人性的事件,我们要做好自己,正确对待,不污名化,不扩大化。


四、寻找专业心理帮助

如果出现以下过度的反应并持续2周以上,请尽快就医或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帮助。

①恐惧,无法感觉安全

②无法听进疫情以外的信息

③关注疫情信息不愿休息

④与医患陷入“极度”共情状态

⑤无法忍受任何娱乐性活动

⑥头疼、睡眠障碍、出汗发冷记忆力减退等身体状况

可以拨打莆田市校外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站公益热线:


家长篇


一、稳定情绪,做孩子榜样

我们经常说,“父母情绪稳定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恐慌和紧张情绪和“新冠病毒”一样有一定的传染性,家长如果不能调节好自己的负面情绪,也可能会传递给孩子,让孩子更加不安和紧张。此时此刻,父母可以与孩子一起聊天谈心、锻炼身体,一起读书或讨论故事的情节,一起做饭分享美食,共度美好时光,都会增加对彼此的了解,拉近亲子关系。另外,也需要让孩子看到在困难中人与人之间的风雨同舟,看到了爱的存在。

二、保持通畅沟通,增进亲子感情

给予孩子一定独处空间,多一些理解信任。随着与孩子在家里共处的时间增多,亲子矛盾和冲突可能也会增加。家长可以给予孩子一定的独处空间,尤其是对青春期的孩子,要尊重他们对独立和独处的需求,学会看到孩子的优点和进步,更加包容、理解和信任孩子,多一些商量和鼓励,少一些管制和唠叨。遇到争吵,可以按下暂停键,父母可以调整思路,改变认知,等到双方情绪稳定后再理性沟通。

三、获取真实信息,合理关注疫情

帮助孩子判断信息,做到不信谣不传谣。家长可以引导孩子关注权威真实的新闻和信息,也可以和孩子一起讨论,指导孩子学会对信息进行判断,做到不信谣、不传谣。

教师篇


一、劳逸结合,保持好情绪

疫情期间,长时间居家隔离不能出门,再加上较为紧张的新冠肺炎疫情氛围,很容易让人产生紧张、烦闷的感觉。其次,作为教师,每天长时间的备课、批改作业、答疑,如果不注意作息安排,就很有可能出现头晕、腰酸背疼的状况,再加上白天需要进行网络授课,长时间说话,喉咙痒、口干也是正常现象。

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可以这样做:

第一,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居家工作要注意劳逸结合、适度休息、适当锻炼、提升免疫力、放松自己的精神和心情,学习一些放松肩颈、腰背的拉伸运动,每天早中晚固定进行身体锻炼;在心理上多多关注自己身体的积极变化,不要只关注症状部分。

第二,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在生活中,不良情绪在很大程度上会带来不适的躯体反应,这时自己要主动多和家人、朋友沟通,不要让自己独自陷于负面情绪。

二、及时调整消极心态

在网络教学过程中,会有些老师苦恼于不知道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内心感到非常受挫,这时该怎么办呢?这就需要我们及时调整自己的消极心态。

这时,作为教师,我们面对这些困难而感到沮丧、自责是正常的表现。我们希望学生们能在积极互动中及时有效地获得知识,不妨试试这样做:首先,将注意集中在备课和学生情况调查上,而不是集中在自己的情绪上。一方面检查自己的课程内容是否适合网络教学,是不是讲授内容过多,让学生不需要主动思考积极表达,造成学生互动不积极。另一方面积极开展学情调查,了解学生的接受情况。与此同时还要积极向其他老师请教。在此基础上,针对学情调查、借鉴其他老师的经验,积极尝试做出改变。要坚定信念,在坚持一段时间的努力后一定能收效显著。

三、关注每一位学生

我们要在网络课堂上关注到每一位学生。在心理学的行为塑造中,对于不良行为的最好办法就是及时消除影响,这时老师就要迅速删除与学习无关的言论并转移其他同学的注意力,这样学生的不良行为可渐渐消退。针对网络学习中缺乏上进心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穿插疫情当中涌现出的各类榜样的例子,激发学生的上进心。让同学们意识到,疫情打破了原本的学习计划,但抗击疫情的过程同样是给我们意志和信念的考题,在这一过程中直面自己的懦弱,不浪费一分一秒去争取自己的未来,才是真正的勇者。

四、保证睡眠,规律作息

良好的作息时间习惯可以提高我们对生活的控制感,这对缓解焦虑非常重要,同时充足的睡眠对提高自身免疫力也是必不可少,也会给心理带来舒适和愉悦感。

五、掌握放松自我和调节的方法

1、做适量的运动。

适量的运动与充足的睡眠对人的身心健康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在室内也可以做一些简单的锻炼,网上有很多专业教学视频、健身操、瑜伽等。找到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

2、与家人和朋友多交流。

好的人际关系是心理健康的重要保障,同时你也可以通过线上的方式与自己的知心好友聊天、视频来减轻压力,放松心情。

3、正念减压

您也可以尝试一些方法来减压,比如做正念,用科学的方式疗愈心身,可以每天做下面的正念小练习。每天至少1次,每次约10分钟:在吃一顿饭的一口时,取一勺或一筷子食物停下;看着你正准备吃的食物,闻它、听它,当你准备好时,把它放入你的嘴里;咀嚼过程中,请注意它的味道、纹理、温度等,甚至你的牙齿在缓慢咀嚼时的声音;咀嚼吞咽后,请注意它的味道、纹理、温度和你完成咀嚼时声音的变化。试试看,也许会有新的体验和感受。

4、寻求心理帮助

每个人都会有自己解决不了的困难,及时求助是勇敢的表现。即便作为教师,我们也有脆弱的时候。

疫情防控小妙招


防疫情,不聚会,不聚集,少走动。

勤洗手,勤通风,戴口罩,讲卫生。

打喷嚏,捂口鼻,喷嚏后,慎揉眼。

有症状,早就医,不慌乱,不传谣。

遇抢救,让通道,不盲从,听引导。

疫情防控,不可松懈!请大家务必高度重视、严格落实各级各项防疫要求,共同守护我们的健康生活,坚决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期待我们在美丽的侨中校园相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