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傅梅香
10月9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回族自治州玛纳斯县第一中学开始供暖,来自仙游县华侨中学的教师陈开永正在教室里给学生上课,有了暖气,再也不愁学生受冻了。
今年4月,陈开永成为福建省第二批“万名教师援藏援疆计划”中的一员,赴玛纳斯县第一中学开展为期一年半的援疆支教生涯。
到玛纳斯县第一中学,陈开永被安排负责高一3个班级的物理学科教学,每周有12节课。“学生有哈萨克族、回族、维吾尔族等,学习基础也参差不齐,实操能力比较差。”陈开永说,针对学生的情况,他改变教学策略,积极与当地老师交流探讨教材和学生具体情况,主动与学生谈心,讨论生活趣事,体会学生感受,力求课堂内容更贴近学生实际。同时,利用学校的实验器材、身边常见工具来做物理实验,让同学们真切感受物理知识无处不在;通过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分析、解释,使物理知识变得触手可及。在陈开永的努力下,学生学物理的兴趣被充分调动起来,成绩逐步提高。
作为一名支教教师,陈开永知道,他不仅要搞好教学任务,还应积极传播教育教学经验,把先进教学理念分享给当地的老师。为此,他经常参与当地教师教研活动,共同探讨新的教学方式和理念,提高教学技能。
“当地老师很热情、很友好,他们工作扎实还负责维稳工作,尽心尽责,值得我们学习。”陈开永说,玛纳斯县夏季酷热,冬季严寒,气候干燥,还有时差,饮食习惯也不同,刚到时,他身体出现了各种不适,喉干舌燥、声音沙哑,晚上睡觉有时还流鼻血,学校的领导和老师都很照顾,时刻关心他们。
因当地疫情防控需要,陈开永每天的生活基本上是两点一线,上完课就回到宿舍。但对他来说,这种支教生活早已习惯了。
多年来,仙游县华侨中学教师响应党和人民的号召,不忘教育初心,牢记育人使命,向西部学生传播爱与梦想,先后有4名教师到宁夏或新疆支教,将一些好的管理方法和教学理念带到西部,涌跃参与西部的精准扶贫和助学扶智工作。而陈开永15年间,3次支教。2005年、2017年,陈开永先后到宁夏西吉县和泾源县支教,两次支教都被宁夏教育厅授予荣誉。
“支教三征到天山,文苑银须也戍边;万里边关时有限,一支粉笔书丹心;组织嘱托心犹固,军垦精神志愈坚;化剑为犁耕雨露,闽疆教育谱新篇。”今年4月份,临行新疆前,陈开永写下了这首诗。
“支教是另一种教育人生的体验,能为边疆教育事业做一点贡献,给孩子们带去一点关爱,感到很荣幸,也很幸福。”陈开永说,这将是他一辈子的财富。